对绘本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听过这本在1964年荣获美国凯迪克金奖,影响了几代孩子,全球累计销售量超过两千万,美国著名朗读倡导专家Jim Trelease说它翻转了现代儿童文学导向,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公开朗读它给孩子们听,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的重量级绘本。平时我写推荐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这次真的让我如履薄冰,不敢造次。为了确保没有严重误导读者或扭曲作者本意,我也参考了网络这篇文章:https://kknews.cc/baby/aqnkzx.html。
《野兽出没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出名?
小顽童Max不满被妈妈教训,说要“吃掉”妈妈,结果被罚关进房间没饭吃。愤怒的小孩展开旅程,乘着小船来到野兽出没的地方。小顽童驯服了所有面貌凶恶狰狞的野兽,做了他们的国王,也学着妈妈罚他们饿着肚子睡觉。但这时孩子仿佛闻到来自远处的熟悉且充满爱的食物香味。。。
当年绘本出版,由于带有叛逆、恐慌、惩罚、逃家的负面内容,结果恶评如潮,被美国许多图书馆和学校列为“禁书”。但随着越来越多孩子抢着阅读,绘本在两年后的评语大逆转,继而获得最高荣誉的奖项。
回头说与孩子共读后的体验。多爸、多妈,和50年来很多家长的反应都一样:“有很好看咩?这个小主角也太坏蛋了,不知道孩子听完故事,会不会学他的口气和父母说话?晚上睡觉会不会做噩梦?”但很奇妙的是,多多第一次看到这绘本的时候,就坚持要自己翻看,而且重复翻看好几次,像着了迷似的,这种情景之前从未发生过,我们看了也非常讶异。多多喜欢模仿野兽狰狞的模样,还有小顽童驯服野兽的动作。Max“the king of all wild things was lonely and wanted to be where someone loved him best of all.”我问他“who loved Max best of all?”,他想了一秒,回答“Mommy”。写到这里我突然茅塞顿开:他顽皮时被罚坐在凳子“面壁思过”;不乖乖吃饭时我把他的碗收掉。。。谁家不是每天上演与孩子的拉锯战呢?孩子调皮被处罚,转而进入幻想世界宣泄心中不忿。但即使年幼如多多的小孩,也能体会家,是爱的所在。所以生气完了,就回到现实世界,回到爱的家园。作者摆脱大人逻辑思维,显现对孩子独有的了解,对往后儿童绘本创作起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话说多多看了后没作恶梦,也(暂时)未斗胆说要吃掉妈妈(大概是怕妈妈不给饭吃)。大人不欣赏《野兽出没的地方》没关系,就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也许到时家长也有一番新体会呢!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兽出没的地方》),联合另外两部桑达克作品《In the Night Kitchen》(中文《午夜厨房》和 《Outside Over There》(中文《在那遥远的地方》),被称为以儿童成长、生存,改变和愤怒为中心的桑达克三部曲,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收藏喽!注:馆长答应要把整套买回来,会员们要留意了!
“. . .from their earliest years children live on familiar terms with disrupting emotions, fear and anxiety are an intrinsic part of their everyday lives, they continually cope with frustrations as best they can. And it is through fantasy that children achieve catharsis. It is the best means they have for taming Wild Things.”
― Maurice Sendak (1928 – 2012)
作者: [美] 莫里斯·桑达克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原作名: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译者: 阿甲 出版年: 2009-9 适合共读年龄:3 - 6岁
多妈是个住在吉隆坡的全职妈妈,有个三岁大的儿子,多多。多妈喜欢搜罗中文幼儿绘本,从多多两岁开始与多爸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并相信学习中文可以更愉快。
更多关于亲子共读经验分享、幼儿绘本分享与幼儿中文教育,请浏览:https://wereadtoourkids.wordpress.com/ 或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toourkids/
《儿童绘本分享 《野兽出没的地方》(又称《野兽国》)》有1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