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小怪兽》在本地“绘本共读界”很红,很多绘本讲故事和延伸活动都曾采用它,在中英绘本毒书党(新马)分享群组也经常被提起,加上甲洞小绿洲图书馆引进了这部中文绘本后,我一直都没成功借阅,所以当我在最近的BBW书展发现它的踪影时,毫不犹豫立即买下。
《我的情绪小怪兽》的原著来自西班牙,时隔四年后英文译本在2016年出版。一名小女孩帮助她那心情乱七八糟的小怪兽,把它的各种情绪以各种颜色辨识,再放进个别的玻璃罐:黄色代表欢愉、蓝色代表悲伤、红色代表愤怒、黑色代表恐惧、绿色代表平静。作者在为每一种情绪赋予特定颜色时,也简单地一一举例解释情绪。
了解《我的情绪小怪兽》的内容后,我很自然地就把自己非常喜爱的,2015年动画片《Inside Out》联想在一块。影片中的小女孩脑袋里住着各种颜色的情绪,其中黄色、蓝色和红色所代表的情绪与《我的情绪小怪兽》相同,但故事内容则复杂很多。或许因为这样,一开始我对《我的情绪小怪兽》有些许失望。共读了两次后,多多已经掌握了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情绪,而书中内容除了介绍各种情绪以外,并没有可以让人反复细嚼的地方,所以我持续共读的意愿很低。但是。。。
。。。因为共读了《我的情绪小怪兽》,与多多讨论情绪的次数不知不觉地增加了。父母与孩子开始以颜色取代各种情绪后,表达方式更具体,所以更容易了解彼此的心情。比如多多发脾气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现在是红色!很多很多红色!” “好,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你深呼吸,慢慢把红色转成绿色” “怎样,还有红色吗?”(过了一阵子) “我现在都是蓝色,呜~”(又过了一阵子) “妈妈,我没有红色了,我现在是黄色啦!”
有时候轮到我要发飙,和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
“多多,快点睡觉!” “妈妈,你现在是红色吗?” “妈妈现在是绿色,但有一点点红色。如果你再不睡,妈妈就要从绿色变全部红色了!”
连孩子平日的讨好他娘的连环攻势,也派上用场:
“妈妈,我现在是粉红色!”然后紧紧抱着他娘,我。(粉红色代表什么呢?请看绘本。)
《我的情绪小怪兽》没有什么人生哲学、值得反思的寓意,它甚至不是一本特别有趣的童书。除了绘本比电影早整整三年面世,只是我先入为主的观感以外,作者叙述方式基本上是一个颜色一个解释,非常单纯。但是,《我的情绪小怪兽》能够有效地开启在情绪方面的亲子对话。对于已经能够掌握、辨认各种颜色的年幼小孩,这本绘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能让孩子辨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并且以他们熟悉的颜色来表达,在我接触过(纵然数量不多)情绪管理类型的绘本中,算是比较能直接帮助到父母与孩子,影响比较深远的吧!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它在本地那么受欢迎,也推荐所有家长,通过这部绘本,把情绪颜色的概念介绍给年幼的孩子,让他们拥有认识以及清楚表达各种情绪的能力,促进亲子沟通。
跟绘本分享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离题小资料:《Inside Out》参考美国加州大学(UCLA Berkeley)心理学家Paul Ekman的1972年发表的人类基本情感分类研究。原来《Inside Out》的导演Pete Docter的作品也包括《Monster Inc.》和 《Up》,都是多妈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呢!
《The Colour Monster》
Anna Llenas
Templar Publishing, 2016
《我的情绪小怪兽》平装
作者: [西]安娜·耶纳斯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译者: 叶淑吟
出版年: 2017
适合共读年龄:3 – 6岁
多妈是个住在吉隆坡的全职妈妈,有个儿子,多多。多妈喜欢搜罗中文幼儿绘本,从多多两岁开始与多爸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并相信学习中文可以更愉快。
更多关于亲子共读经验分享、幼儿绘本分享与幼儿中文教育,请浏览:https://wereadtoourkids.wordpress.com/ 或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toourkid
what are delta airlines like to fly with Delta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