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递给多爸时,他看到标题还一脸惶恐地看着我,一副“你又想干嘛”的样子。《魔鬼老大,天使老二》这本书名我个人觉得不够贴切,甚至有点误导,因为它着重的不是两个个性截然不同的兄弟的趣味故事分享,而是以孩子成长记录为依据(如果单凭记忆一定会出现与实际状况不符的偏差),分析并分享作者觉得能授予孩子智能时代各种技能的家庭教育。
“我本人早期是应试教育的成果,学习经常名列前茅,。。。去美国求学和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技能上缺漏,也才享受到真正懂得的乐趣,如果重新来一次,我一定不会把许多时间花在追求考试的名次上,而会花在广泛阅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表达能力等。。。”
“家长在理念上希望孩子快乐,在行动上看重孩子的成绩。一篇篇被转发的文章强调的都是软技能,而实际生活中却发现硬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每天都在看到20年后会消失的工作之类的文章,没人能够预测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会做的工作、所需要的具体技能。作为一名家长,每日家庭教育的拥有者,可能反而更容易找到方法,在这个时代教育未来的世界公民,让他们在心态和技能两方面做好准备。”
作者在书中的这几段话,或许已经说到你的心坎里,或许你已经听过看过无数次。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除了“诸葛越”这个名字很杀以外,作者本身是个叱咤职场,在高科技领域浸淫多年的职业妈妈。在阅读她教育孩子的经历中,会发现她很多时候也是凭着直觉,不管是以自己学霸过来人的经历,对职场各项技能要求的了解,或是对中西教育和文化冲击的感悟,与教养目标连接,然后广泛地阅读相关科学知识的书籍填补知识上的不足。她在教育立场上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属于比较实际,实事求是的家长类型(无耻套近乎,别这样,我好歹也曾经是个应考能人,也曾经混过几年跨国公司主管。。。)。
书中一些熟悉的情节会让你莞尔,读到小儿子被七个幼儿园小朋友追着喊老公时我直接爆笑。以下是个人觉得是亮点的内容,简单在这里摘录:
1.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 – 作者在孩子认字能自主阅读后,依然保持共读的习惯,从最初的朗读,到后来一起学习,到最后能与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讨论各个领域的各种话题,这点与我在搜集相关资料时是吻合的。
2.体育和睡觉,一个都不能少 – 现在的孩子不太有机会经历艰苦的生活,体育除了健康因素,进行有纪律有目标的训练可以挑战孩子实现长远目标。睡觉不用说了,足够的睡眠才能长得好,学得好。
3.自信心和领导力,重要的和被放大的 – 接受其他优秀的同学朋友,由衷地赞扬欣赏他们,也是建立自信心的一种。“自信不是外在的表现,更多是内在对于自己的认同和对其他人的认同”。
4.我不教的事和我反复教的事 – 不主动教作业,除非孩子提出需要帮忙,因为作业是孩子自己需要背负的责任。作者对价值观重要性的见解一针见血,说穿了,要灌输“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因为这是我们真心觉得对的事,也为了一家人“和睦相处,孩子需要成长为我喜欢的人、喜欢我的人”。
其他一些很好的看法,比如:不做第一名,专注才能学好,保持孩子的想象力等等,由于我曾经看过类似的,所以没有特别在这里提起。还有一些比较实际的教养方式,比如如何培养时间管理习惯、以“红豆货币”作为奖励惩罚,都是我会参考的部分。
网络上看到一小段她的访问,在这里分享,如果觉得她的理念跟你相近,再找她的书来看吧!
https://www.iqiyi.com/v_19rrfaa62s.html
多妈是个住在吉隆坡的全职妈妈,有个儿子,多多。多妈喜欢搜罗中文幼儿绘本,从多多两岁开始与多爸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并相信学习中文可以更愉快。
更多关于亲子共读经验分享、中英巫幼儿绘本分享与幼儿中文教育,请浏览:https://wereadtoourkids.wordpress.com/ 或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toour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