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有一个怎样的成长故事?他什么时候开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尽一生的努力去揭开许多不可思议的奥秘?他喜欢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他毕生的研究和理论,为后人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在16岁时幻想自己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作者以他这个“思维实验”(Thought Experiment)作为书名,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概述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鼓励孩子发挥想象,不断思考,勇于发问。正发着宇宙热的多多,自然对这位艾伯特非常感兴趣。虽然他目前并不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么的举足轻重,甚至还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赞扬”这位努力学习的“孩子”。但是,他知道,不断想象、思考和发问是应该的,是被允许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在校经验并不好。由于经常发问扰乱上课,也不愿意受拘于条规和服从命令,他被老师直指是个没有前途的孩子。爱因斯坦则觉得学校扼杀了创意以及学习的动力。
多多发狂地爱上宇宙后,展现出乎意料的理解能力与探索动力。我开始留意相关文献,偶然在科学期刊中找到这样的研究发现:
很多孩子在4-6岁的时候会出现Conceptual interests的行为现象:孩子对于某个主题(比如恐龙、宇宙、鸟类、交通工具、甚至Pokemon)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父母的协助,提供大量相关主题的资料,深入地探索了解。然而,一旦孩子上了小学,这样的主题探索热忱明显降低。科学家提出几个可能性:学校功课繁忙,固定的课程表大大减少孩子探索的机会,孩子放弃自己原有的兴趣以融入同学圈子。另外,步入小学的孩子渐渐发现学习已经没有那么好玩,取而代之是繁重的课业,学习的热诚因此慢慢地(或快速地)被消磨掉。
写着写着又飘远了,不知道所有有耐心看到这里的家长,心里又有什么想法呢?
作者: [美] 珍妮弗·伯恩 著 / [俄]弗拉基米尔·瑞达斯基 绘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副标题: 爱因斯坦的故事
原作名: On a Beam of Light: A Story of Albert Einstein
译者: 王芳
出版年: 2014-4
页数: 32
适合共读年龄:5 – 8岁
更多亲子共读与中英巫绘本介绍、启蒙华文教育、育儿随想等等原创文章,请浏览本专页的部落格吧!https://wereadtoourkids.wordpress.com/
多妈是个住在吉隆坡的全职妈妈,有个儿子,多多。多妈喜欢搜罗中文幼儿绘本,从多多两岁开始与多爸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并相信学习中文可以更愉快。
更多关于亲子共读经验分享、中英巫幼儿绘本分享与幼儿中文教育,请浏览:https://wereadtoourkids.wordpress.com/ 或关注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toourkid